高 又 明

  高又明(1886~1951) 名明德,字又明,晚年号师佛子。陕西泾阳人。12岁时在泾阳巨富柏森家给其子柏惠民作书童伴读,后肄业于三原宏道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四川开始与井勿幕交往。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井勿幕在奉孙中山命回陕西发展中国同盟会会员时,即介绍高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陕西同盟会中的骨干人物。他积极支持井勿幕联合会党、刀客的主张,介绍会党首领吴虚白与井勿幕结识。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召开的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大会上,终于通过了联合会党、刀客共同反清的决议,使陕西的反清斗争取得了重大进展。高又介绍柏惠民、吴希真等人加入同盟会;还与柏惠民在三原创办勤公社,由上海购进宣传新思想的书报分发各县,联络同盟会会员与学校师生,是同盟会在三原的一个秘密据点。

  宣统二年(1910)春,井勿幕由外地回陕,召集同盟会骨干在泾阳柏氏花园开会,历时20余天,讨论陕西反清斗争方略,拟订计划和章程。会上推井勿幕、邹子良、柏惠民、宋向辰四人总揽渭北会务;高又明承担宣传品印刷、武器制造、炸药购置等任务。不久,上海同盟会组织派技师温自强来陕西传授炸药制造技术。高从其学习,谦虚恭敬;接着,他在淳化县通润沟设厂制造炸弹,为武装起义做准备。其后,熊克武(化名刘一峰)来陕视察,仍认为革命党人军火不足。由于交通不便,在外购买运输困难,军火问题还是得靠本省自己解决。于是高随熊到上海,继续学习无烟炸药的制造技术。在沪期间,他与于右任、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同盟会重要人物多有交往。

  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九月初二(10月23日)西安光复,九月初六(10月27日)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高任军政府掌(军)械官,负责制造地雷、炸弹,奔走于东、西路战场,被誉为陕西革命军中制造军火的首倡者。为嘉勉其功绩,孙中山亲书"博爱"二字相赠。

  靖国军时期,高任总司令部军械处处长、第四路军军械处处长等职,历尽艰辛,为靖国军筹备军火、药品等。1922年秋,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接受冯玉祥改编后随冯部离陕,高又在胡部任军械处处长、兵工局局长等职,是胡景翼的得力助手。1924年胡景翼与冯玉祥、孙岳发动北京政变;1925年初熊克武派但懋辛与胡景翼会商进攻武汉,响应南方革命军;高均参与其事。1925年孙中山、胡景翼相继病逝后,高辗转回陕,定居西安。杨虎城主陕时,高被聘为参议。

  "九一八"事变前后,高与友人窦荫三、寇遐、南汉宸、杜斌丞、韩望尘等人集资创办西安集成三酸厂、西安阿房宫电影院、西京中国国货公司等,希图发展民族工商、文化事业。集成三酸厂于1933年投产,解决了十七路军修造军械所需的硫酸、硝酸、盐酸,并对西北地区的火柴、制革、印染、造纸等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抗日战争期间,该厂产品还以七折的优惠价格供应陕甘宁边区政府。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支持他女儿高杰(莲英)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帮助她于1937年经安吴堡赴延安参加抗日。高还通过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向陕甘宁边区提供过医药等物资。中共党员樊中黎在西安从事抗日救亡工作,高不仅为樊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亲自带樊拜访景梅九、张继等知名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并曾资助进步刊物《沙河》的出版。

  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致书高又明,约其联系在陕西的老同盟会会员迎接解放。同年,高根据自己辛亥革命时期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撰写了《如是我见我知录》,为研究同盟会在陕西早期的活动提供了重要史料。

  1949年底,高因病卧床,1951年6月2日 (应为5月22日-编者)逝世。

 

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陕西省志》第七十九卷《人物志》(中册)(第481页)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12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 陈德铭 《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编纂委员会(2005.1-2005.12 )主任委员:牟玲生 主编:牟玲生

登载高又明先生传纪书刊索引:
西安地方志丛书 《西安通览》(第211、676页)) 西安市地方志馆 西安市档案局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年出版
《陕西科教名人》 《陕西科教名人》丛书编辑委员会 《咸阳古今科技名人》· 9 《军械高明德》(第403页) 《咸阳古今科技名人》编辑委员会 咸阳市志科技工作者协会编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6年出版
《泾阳史话》(第175页) 泾阳党史办 《泾阳史话》编缉委员会 1994年出版
《各界导报》 陕西省政协主办 总第1174期 2001年2月17日

相关文章:高又明 《陕西近现代名人录》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
《西北革命史征》摘录 王陆一主编
《陕西通史》第七卷(明清卷)(摘录) 多卷本《陕西通史》编纂委员会

扩展阅读:孙中山先生书赠高又明墨迹 《星期天》 陕西日报 增刊 张应超
历史的丰碑永远的纪念-我的父亲高又明 高启维

 

缅怀先贤暨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http://www.gymjnw.com

主办:  高又明先生资料编纂委员会
策划编辑制作: 高启宏
顾问:张应超 刘殿昌
Email: gaoqihongxian@yahoo.com.cn
 Tel:1315212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