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巨大影响的革命家、学者、教育家和书法家。就其革命业绩而言,早在清王朝尚未垮台的一九零三年,他就公开发表文章,痛斥帝制,鼓吹反清民主革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即使被捕入狱也毫不退缩。东渡日本后,主编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继续献身于反清大业。中华民国建立后,又积极参加护国、护法等爱国斗争。鲁迅在章太炎逝世后曾高度评价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模范"。
就学问而言,章太炎对文字学、音韵学、经学、佛学等均有精深的研究,被学术界公认为国学大师。就教育而言,1908年他即在日本举办国学讲习会,1935年又设立国学讲习会于苏州。其学生中,鲁迅、黄 侃、许寿裳、钱玄同、周作人等,均为举世著名的学者。就书法而言。章太炎的篆书、行书为世所推崇。因其对金石学造诣深厚,书写篆文,均有典章渊源可循,所作笔势舒展苍劲,书体古扑蕴籍,可惜作品流传不多,著名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额刻的大字"蹄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以收藏唐代墓志碑石而闻名的河南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门额,均为章太炎以篆书题写。
章太炎书写的这幅篆书对联空心字,上联是"韩亡子房奋",下联是"秦帝鲁连耻"。从内容看,拟与反对袁世凯窃国称帝有关,大约是民国初年的作品。上款题"书赠又明",下款题"章炳麟",姓名下盖有朱印两方,一方为"章氏炳麟",一方为"太炎"。此联现为高又明之子高启纶医师收藏。
高又明(1886-1951),名明德,字又明,晚年号师佛子,陕西泾阳县人,是陕西早期的同盟会员,与孙中山、章太炎、宋教仁、陈其美、谭人风等同盟会著名人物均有交往,精于炸弹制造,对辛亥革命有过重要的贡献,孙中山曾题赠"博爱"大字以嘉勉其功绩。胡景翼将军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时,高又明任二军兵工局局长。
章太炎先生能以空心字写篆书,这一事实连许多研究书法的专家也闻所未闻。1986年笔者赴浙江湖洲参加学术会议。有幸结识太炎先生的后裔章念弛,提及这副对联的字体,他也感到惊讶,说从未见过其祖父所写的空心字。
空心字,正式的术语称为"脱影双钩书"。它不同于以双钩法摹帖,而是书写者以娴熟的技巧,随手用墨线勾勒成字。这种书法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清末民初,当时一位叫朱亦奇的书家,就以书写此体闻名。章太炎先生大概是受时风影响,偶一为之,遂成为一件罕见的文物。笔者把它介绍给《书法教育报》的读者,也是书坛的一段佳话。
录自:《书法教育报》 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西安市教委教研室 1997年6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