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刘定五
刘怡琳

今年, 是辛亥革命整整一百年。今天, 是祖父去世四十八周年的忌日。深深回忆祖父之时, 又了解了原不清楚的中国近代史后, 对祖父的"爱"字成为深深的"敬爱"!
祖父刘治洲(1882-1963)字定五,陕西凤翔县人。出身贫苦,勤奋好学。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祖父归国后, 在陕西创办三秦公学, 从事教育工作。1911年, 参加辛亥革命。在凤翔抗击清军,并只身往西安向陕西革命军政府呼援, 击退清军, 保卫了陕西革命。

1912年初民国成立后, 被推选为众议院议员,步入政坛。曾参加护法、反袁、讨曹诸役。1917年,领国会议员二百余人由京去广州参加护法国会议员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先生任军政府大元帅,并担任孙大元帅的秘书。曾担任过农商部次长,代理部长; 陕西省省长。为反曹贿选,祖父与冯玉祥、胡景翼等力谋倒曹迎孙中山先生北上, 孙先生至天津后, 北京国民二军胡景翼推祖父等五人为代表赴天津欢迎孙中山先生赴京商定国事。祖父任陕西省省长期间,西安遭受奉直军阀的围攻,历时八个月。其间,处境异常艰难,祖父慨然以"铁肩担道义"自勉。他努力宣传北伐革命和坚守西安的重要意义。当时省长公署已不发薪俸,省长亦吃油渣草根,辄扶杖访问贫民疾苦。祖父亲笔函请冯玉祥友军援兵尤切。致冯玉祥将军组军策应北伐,挥师东下,一举解西安之围,陕、甘、宁、青随之平定。冯玉祥将军在回忆北伐战争时,曾指出:"西安被围八月, 始终屹然不动,定五先生的功劳,实在不可泯没。"

1927年,随冯玉祥国民革命军攻下郑州和开封。担任郑州市长、河南省建设厅长和冯的最高顾问等职。
1925年孙中山去世、1931年9、18事变,祖父作为议员,追求政治民主乃其天职,爱国、民主是他从政的动力。痛恨日帝魔爪深入,痛恨反民主的军事独裁倒退。他凭借20年来的政治影响,在西北军中,以顾问、代表、参赞等名义,奔走于大江南北、陇海路东西进行反蒋大联合、抗日力量大联合。1931年后的两年酝酿,以抗日为宗旨的"察哈尔民众抗日联盟军"于1933年5月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冯玉祥将军任总司令,祖父任总参赞。联盟军大战察北,出击三个月,收复失地四县,消息传开, 全民振奋, 大显国威。但当局竟以自行抗日有罪,调集40万大军并勾结日寇,南北夹击,抗日烽火遭扑灭。

他曾在天津设置秘密联络站,负责与各地反蒋抗日力量之联系,并借以筹集抗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1934年,祖父作为冯将军代表又冒险南下广州与陈济棠将军密商联合反蒋抗日的方案。北上途中遭南京特务秘捕,他以死拒之。后经阎、冯等多方营救脱险。这期间与中国共产党有所联系, 并为共产党员做掩护工作。还以其社会地位对中共领导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也起了掩护作用。

回观1928年至1935年期间,祖父为民主政治与民族存亡,逆权势而上,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席不暇暖,食不甘味,与特务周旋,时处危险之中。这八年里,没有固定收入,乃以各方赠送旅费、资助活动。这时祖父生活非常克己,乘三等火车、住小客栈、吃路边小摊,电文、信扎均自己动手。

抗日战争时期,当局以祖父为西北至宿望,特任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陕西省银行董事长。他尽力宣传抗日和团结,反对投降与倒退。他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负责人董必武、林祖涵(伯渠)长相往来,做了许多团结抗日工作。

1949年, 周总理约见祖父委托他再去香港协助进行对台湾工作。并去上海与陈毅市长商谈。1950年去香港, 以古稀高龄,甘冒香港特务暗害之险,尽心为中国共产党工作。1953年,周总理请他返回北京进行休养,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担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毛泽东主席曾派人慰问他,并转交其赠款。

祖父从政60年来,光明磊落的政治主张始终如一。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正义直言。记得,我上高中正遇三年自然灾害,祖父以80岁高龄随政协视察团下去视察,回来后即做了真实、正直的发言。

祖父学识渊博, 还仍经常学习不断,那时的《参考消息》报不是可随意订阅的。我们透过他房间的大玻璃窗,总能见到他认真地看书、看报的身影。他习惯于读书读报、思考大局问题,他的认识与时俱进。
祖父不论为官为民,境遇怎样变,始终保持节俭朴素,从不奢侈浪费,非常厌恶奢侈腐败。他直至老年, 勤俭的作风不变。72岁高龄的祖父为了到政协礼堂开会方便,买了北京西城的破旧院落,自己亲自监管翻修一新。入住后每日打扫房内、院落和大门、墙外。我同学的母亲对我说"每天早上上班总看见你爷爷扫街", 我说"是啊,每天不让我们睡懒觉,起来扫院子"。因为,父亲不在北京,留我和弟妹陪伴祖父母。爷爷对我们要求很多,记忆很深。

祖父一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饮茶,没有什么嗜好,不讲吃穿,生活淡泊。一生勤劳节俭,他因少时家贫买不起书读,所以酷爱书。一生节省的积蓄只买书籍、纸、墨、字画保存。记得我上小学时入队带上红领巾,爷爷高兴地送我一大块有金色大鱼跳龙门的墨给我鼓励。

祖父虽做过很多高官,但对民情、对家乡时怀情念。为家乡设法铺路修桥,捐资助教育, 慷慨解囊,还将多年珍藏书画捐献给凤翔县图书馆。

祖父最惦念着祖国统一大业。晚年他的一篇《我幸福的晚年》向宝岛台湾宣传。1962年中秋节夜晚,我和祖父在中山公园赏月,祖父念叨着说, 我很像在台湾做国大代表的姑姑。他是在想他一直搞的统战工作, 想着国家的统一大业。

1963年7月6日,祖父病逝于北京,终年82岁。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和民主党派在京隆重公祭,周总理送的花圈,遗体公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全国政协祭写着祖父的生平事迹及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祖父的一生经历,就是他的墓志铭。在辛亥革命百年庆时, 每一忆起祖父维护民主、奔走和平、不畏强权、艰苦奋斗的一生,就唤起我们对他老人家的尊敬和怀念。

2011年7月6日


扩展阅读:刘治洲(1882~1963)字定五。陕西凤翔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凤翔府中学堂,又经选拔入上海理化专科学堂深造。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参加中国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冬回西安,担任陕西中等农林学堂(1912年改为三秦公学)理化教习,与井勿幕、张凤翙、胡景翼等交往甚密。

缅怀先贤暨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http://www.gymjnw.com
主办:  高又明先生资料编纂委员会
策划编辑制作: 高启宏
顾问:张应超 刘殿昌
Email: gaoqihongxian@yahoo.com.cn Tel:13152128580

陕ICP备09018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