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又明(1886一1951),陕西泾阳王桥人。是陕西早期同盟会会员之一。幼年因家道贫寒,十二岁时在柏家村巨富柏森家中为小主人柏筱余做书僮。
1905年,井勿幕奉孙中山先生之命,由日本回陕,组织陕西同盟会;高即由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负责印刷宣传品、兼习制作炸药和炸弹技术,成为陕西支部的骨干人物,当时陕西交通阻塞,革命党人要弄到军火很不容易。上海的同盟会组织,派精通制造炸药,炸弹的革命党人温自强来陕,传授技术,高即随温学习。后来高又同王麟编先生赴上海精研炸弹制作方法。以后担任军政府军械官,组织力量制作武器。
19ll年武昌起义爆发,陕西军政府成立后,高又明在军政府任掌械官,组织力量制造炸弹、地雷等武器,被誉为陕西革命党人中制造军火的首创者。靖国军时期高又明曾任陕西靖国军右翼军胡景翼部军械处长,于右任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时,高又先后担任总司令部军要处长、军械局局长等职。
1924年北京政变后,胡景翼组建国民军,并任国民军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后又任河南军务督办。高又明在胡部历任兵工厂总经理,兵工局局长等职,是胡的得力助手。1925年好友胡景翼病逝,高又明由河南移居北京,后定居西安。杨虎城将军任陕西主席时,以其为辛亥革命时期的知名人士,聘为参议。
"九一八"事变后,高又明激于爱国热情,先后与友人集资创办"集成三酸厂"、"阿房宫电影院"、"西京百货公司",希图发展民族工、商、文化事业,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深表同情并予以支持。"西安事变"后,他支持女儿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他通过八路军办事处向边区政府多次捐赠医药等物资。
解放以后,高又明卧病在床,甘肃省省长邓宝珊、陕西副省长张凤翙等曾前往探视。 1951年5月(原书误为6月-编者)病逝,享年66岁。
孙中山先生书赠高又明的墨迹为横幅,上书大楷《博爱》二字,边款"又明先生属",下有"孙文"二字,并盖有"孙文之印"的明文图章。章太炎书赠的墨迹为双钩篆书对联,上联是"韩亡子房奋",下联为"秦帝鲁连耻",边款"书赠又明",章炳麟下盖图章二方,上为阳文"太炎",下为阴文"章炳麟章"。于右任书赠墨迹为草书"自由之战经年,革命成功尚远,太平乐府遍人间,呼唤中华运转。"边款"又明我兄法家正之,中吕醉高歌十首之一,追忆陕西靖国军及围城之役而作"下为"太平老人"(于右任晚年号)。胡景翼书墨迹为唐杜诗《寄杨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边款"又明兄正之",签名仅一"翼"字,下盖图章二方,上为阴文"胡景翼",下为阳文"励生"(胡景翼字)。
|